反复记号(Repetition Marks)是音乐中用于指示某段音乐需要重复演奏的符号或标记。反复记号能够简化乐谱的书写,避免重复记载相同的乐段,并帮助演奏者更清晰地理解曲式结构。
常见的反复记号类型
1. 简单反复记号(Simple Repeat Marks)
最常见的反复记号是双竖线加上两点,表示从某一部分开始重复演奏。
-
形式: ||: 和 :||
- ||::左边的反复记号,通常放在乐谱的开头或中间,表示反复的起点。
- :||:右边的反复记号,放在反复段落的末尾,表示反复的终点。
-
演奏方式:当演奏者看到反复记号时,从左边的反复记号处开始重复,直到右边的反复记号。如果乐谱中只有右边的反复记号,则从乐段的开头开始重复。
-
例子:这种反复记号广泛应用于很多古典乐曲的乐段,例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中,每个变奏段之间都有反复记号。
2. 一次反复和二次反复(First and Second Endings)
有时反复段落的结尾会有不同的结束方式,这种情况下会用一次反复(first ending)和二次反复(second ending)来标记不同的结束。
-
形式:在乐谱中,一次反复用数字“1”标记,表示第一次演奏时的结束方式;二次反复用数字“2”标记,表示第二次演奏时的结束方式。
- 1. 第一次反复结束的部分。
- 2. 第二次反复结束的部分。
-
演奏方式:第一次演奏时,演奏者在到达第一次反复结束后,返回到反复的起点并从头开始。第二次演奏时,跳过一次反复直接演奏二次反复。
-
例子:海顿的交响曲和奏鸣曲常常使用一次反复和二次反复来区分不同的结束段落。
3. D.C.(Da Capo)反复
Da Capo 意为“从头再来”,表示演奏者需要从乐曲的开头再次演奏,直到乐谱中标记的结尾。
-
形式:D.C. 或 D.C. al Fine
- D.C.:从头演奏。
- D.C. al Fine:从头演奏,直到“Fine”处结束。
-
演奏方式:看到“D.C.”标记时,演奏者返回乐谱的开头继续演奏。若有“Fine”标记,则在到达Fine时结束。
-
例子:D.C. 反复在舞曲或歌剧中常见,如小步舞曲形式的作品。
4. D.S.(Dal Segno)反复
Dal Segno 意为“从记号处开始”,表示演奏者从乐谱中的特定记号开始反复演奏。
-
形式:D.S. 或 D.S. al Fine,常与“𝄋”这个记号搭配使用,表示“Segno”(记号)。
- D.S.:从记号“𝄋”处开始演奏。
- D.S. al Fine:从记号处开始演奏,直到标记“Fine”处结束。
- D.S. al Coda:从记号处开始演奏,直到“Coda”标记处跳到Coda段落。
-
演奏方式:看到“D.S.”标记时,演奏者从记号“𝄋”处开始重复。如果有“al Fine”或“al Coda”,则按照对应的结束或跳跃指示演奏。
-
例子:常见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如舒伯特的歌曲中使用“D.S.”反复。
5. Coda(尾声)
Coda 是用于标记乐曲的结束部分。当乐谱上有“Coda”标记时,演奏者需要跳转到尾声部分。
-
形式:Coda 通常用“𝄌”这个符号表示。
- To Coda:表示跳到尾声部分。
- Coda:表示乐曲的尾声段落。
-
演奏方式:当演奏者看到“D.S. al Coda”或“D.C. al Coda”时,需要根据指示跳到乐谱中的Coda符号,演奏尾声部分。
-
例子:贝多芬的交响曲常使用Coda段落,以增强作品的结尾力量,如《第九交响曲》中的尾声。
6. 通奏反复(Simile Marks)
通奏反复 用来指示乐句或节奏型的持续重复。
- 形式:两个斜线(〃)表示反复前一小节的内容。
- 演奏方式:当看到这个符号时,演奏者重复前一小节或前几个小节的内容,直到标记结束。
总结
反复记号在乐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标记,作曲家能够简化乐谱结构,使音乐更加连贯。不同类型的反复记号,如简单反复、D.C.、D.S.和Coda,都为乐曲的表现增加了层次感和结构性,让演奏者能够遵循明确的路线演奏同一段音乐,并根据记号处理相应的乐段反复。这些反复记号不仅有助于音乐的经济表达,也为乐曲的整体结构带来更多的趣味和变化。